绿色部副部长潘岳七年后再分管,环评曾三掀环评风暴
昨日记者从**环境保护部获悉,经绿色部党组研究,根据需要重新调整部**分工。党组副书记、副部长潘岳再次分管环评。潘岳在绿色部(原**绿色总局)任副部较官员已有12年,曾先后掀起数次环评风暴、推动绿色GDP核算,因敢说敢干被称作“个性官员”。
谈“环评风暴”:
我一向如此,过去多少年如此,***如此,未来也如此。
谈从政:
有人是为了饭碗,把政治当成一个职业,有人是为了理念,把政治当成事业来做。我属于后者。当为理念而奋斗时,你就会永远充满激情,你就不会在乎得失,你就无所谓压力与挫折。
——— 潘岳
南都讯 记者沈楠 刘佳 昨日记者从**环境保护部获悉,经绿色部党组研究,根据需要重新调整部**分工。党组副书记、副部长潘岳再次分管环评。潘岳在绿色部(原**绿色总局)任副部较官员已有12年,曾先后掀起数次环评风暴、推动绿色GDP核算,因敢说敢干被称作“个性官员”。
曾掀“环评风暴”
出生于1960年的潘岳,从2003年3月起担任原**绿色总局副局长、党组成员。2004年底,潘岳开始分管环境影响评价,并自2005年初到2007年期间,连续掀起了三次“环评风暴”。这期间,有不少财大气粗的大型央企和备受关注的重大项目,前所未有地被环评“问候”。
2005年初,原绿色总局在十多天的时间里叫停了三十多家大型违法违规项目,包括三峡集团未批先建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。在2005年的松花江事件之后,原绿色总局又展开了**范围的环境风险大排查,给中石油、中石化等央企开出多张罚单和整改通知。2007年,原绿色总局又叫停八十多家涉及钢铁、电力、冶金等范畴的总投资精过千亿元人民币的大项目,包括给一些地方省委书记力推,但选址却不合理、环境隐患突出的重大项目开出“暂缓受理环评”的通知书。
“敢摸老虎屁股”,成为舆论给予潘岳的评价,而潘岳也因此成为广受关注的少壮派“明星官员”。然而,从2008年开始,潘岳不再分管环评。也正是在那一年,环评系统多人因贪腐问题被查。
2012年的十八大前夕,绿色部与多省签订“部省协议”,在涉及到各省的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方面,绿色部给予积较配合。
力推绿色GDP核算
绿色G D P核算也是潘岳十年前曾力推的一项工作。2004年,绿色总局决定先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选择若干省市开展绿色G D P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工作试点,所谓“绿色G D P”指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制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。潘岳当时曾指出,“中国的人口状况、资源状况不允许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。对于各较官员的考核需要加入环境保护一项。”
而在地方仍然重视经济发展远远大于环境保护的当年,这受到了很多省份的明确反对,试点后不了了之。直到今年,绿色部决定重启这一研究,建立绿色G D P2.0核算体系。
受命“危难之时”
2015年初,中央巡视组在向绿色部反馈巡视问题的时候,重点指出了环评范畴存在的“红顶中介”等问题,绿色部也开始着力进行环评改革,包括将绿色部门下属的环评机构限期“脱钩”,以及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权限等等。
这期间,多位环评行业从业人员告诉南都记者,因为“顶层设计”未理顺,环评原本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,“红顶”的寻租只是呈现出来的一种表象而已。因此,反腐还并不是全部,环评改革势在会行。
只是,整个环评行业在这一时期都遭受到了固定程度的震动,尤其是不少环评从业人员的信心受到打击,出现不少人离职的现象。一位刚刚辞职的环评工程师告诉南都记者,她对这个行业感到很失望,绿色部如何调整以重拾环评人的信心,是一个沉重的话题。尤其是,在各地依旧是以“G D P”挂帅的形式下,如果环评不妥协,如何才能够“硬起来”?规划环评如何从规划布局的前端介入起作用,项目环评如何对企业行为实现有效的约束,都是接下来需要获得回答的问题。
2015年8月29日,绿色部部长陈吉宁在**人大常委会的一次会议中发言说:目前,规划环评的意见难以形成刚性约束,没有追责机制,“未评先批”的现象比较普遍。比如,**有111个煤矿区的总体规划中,大概45%的规划环评滞后于规划审批,规划环评成果也往往被“选择性”落实。此外,由于项目环评的法律处罚过轻,执行起来也相当困难,一些地方对项目建设把关不严,降低了企业的入园门槛,未批先建、批建不符等违规现象比较普遍。上半年绿色部开展了**绿色大检查,发现有3万多家企业存在着建设项目违法的问题。
因此,陈吉宁表示,接下来绿色部门将要推动环评法的修订,加大对未批先建等项目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,*化规划环评的法律地位和刚性约束,明确法律责任和健全追责机制。
两天后,潘岳即被宣布再次分管环评。
绿色部数位官员评价:虽然目前各方面的形势都已不同,但是在环评改革的重大关节点上,绿色部再次让曾掀起“环评风暴”的副部长潘岳来分管环评,值得抱以期待。
本文由:https://www.xflvxin.com 转载并配图